媽媽的怒吼:電死那個「豬隊友」。當遇到夫妻之間教養觀念不合時,怎麼解決?

談教育也要談戀愛
如果你在Google 打上「豬隊友」加上一個空白鍵,你會發現老公的順位還蠻前面的。
在幾個不同的工作坊裡,我都被問到「跟老公在教育上有不同的想法怎麼辦」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甚至嘗試開了一期「給邪教徒的伴侶的教育工作坊」,想要試著跟這些老公們對話,看看能不能讓他們瞭解這些基進教育邪教徒到底都在想些什麼。
因為也期待同性戀或其他伴侶關係的朋友參加,所以我沒有預設參加成員的條件,但那一場工作坊的參加者都是異性戀婚姻裡的男性,幾乎完全沒有自願者,大多數是「被告知應參加」,甚至還有開玩笑說「在離婚證書上簽名跟參加工作坊,自己選一個」的。結果呢,面對這些「被壓迫者」一整天,場面雖然不至於太難看,但結果其實也沒什麼對話到。
 在那之後,我又想了好一陣子,並且也試著傾聽與協助釐清一些「伴侶之間教養觀念不合」的例子,然後我突然間覺得,也許根本就不是教養問題。
 
媽媽的怒吼:電死那個豬隊友
 我曾在幾個不同的城市辦了一系列的「惜惜(sioh-sioh)工作坊」,在這個工作坊裡,我們從惜惜小孩的例子出發,討論我們如何應對人的情緒與需求。我在討論中發現,大多數的媽媽們竟然是不會「被惜惜」或「討惜惜」的,這違背我一直以來的刻板印象,我還以為女人比男人更擅長被惜惜。

(圖片來:愛奇藝台灣站​ 「劇」在愛奇藝;《媽媽是超人 第3季》線上看)
圖說:顛覆你的刻板印象。大多數的媽媽們竟然是不會「被惜惜」或「討惜惜」。
 
如果男人跟女人都不會惜惜也不會被惜惜,人在關係裡的那些情緒跟需求,到底有沒有被好好承接呢?
於是我請這些媽媽們試著描述,當「親職照顧分工」不符合她理想情況時,她們會怎麼面對。這種時候,現場的情況通常就有如「捅了馬蜂窩(那絕對不只是個比喻)」,那個同仇敵愾啊,令人印象深刻。
比方說「好不容易把小孩弄得穩穩當當開開心心,到了晚上準備要收工了,老公下班回來本來期待他換個手可以做點家事或休息一下,沒想到接手過去沒兩下兩個人都爆炸了,又得要重新惜惜小孩」;比方說「本來老娘帶小孩安排小孩的教育非常忙碌,還要做家事,老公也不幫忙,就知道唸小孩。」
 
「那你們遇到這種情況都怎麼辦?」我問。
「當然是忙完小孩之後跟他算帳啊!」同仇敵愾啊,士氣如虹。
我心想,妳們殺氣這麼凶猛,也就不奇怪許多老公會抱怨「你們對小孩那麼人本,對老公根本就不人本啊啊啊!」
 
對小孩的時候,要先承接情緒再處理事情;但對老公的時候,就電死他。
對小孩的時候,要傾聽、理解他的脈絡;但對老公的時候,就電死他。
對小孩的時候,要不打不罵不威脅不利誘不評價;但對老公的時候,就電死他。
 
電死豬隊友,然後呢?
假如近期內沒有換伴侶的打算,尋求一種可能的溝通方式大概還是不錯的方向。
人有時是「先反對一件事情,再為那件事情找理由」,而人之所以反對一件事情,有時只是因為心情好不好。
假如伴侶關係中的一方一直覺得自己沒有被好好對待,那些需求跟情緒都無人承接,然後回到家又看到小孩一直被自己心愛的伴侶視若珍寶,一點點微小的皺折都被仔細地燙平,那麼他覺得人世間充滿了不公平的心情我覺得很可以想像。
帶著這種心情,看什麼都不順眼,但挑剔家事在這個女權上道的時代已經太low 了,挑剔穿著什麼的更是找死,剩下的話題裡,看起來跟自己有點關係還說得上話可以耍兩下嘴皮子的,也就只有孩子的教育了。

(圖片來:愛奇藝台灣站​ 「劇」在愛奇藝;《媽媽是超人 第3季》線上看)
圖說:假如近期內沒有換伴侶的打算,尋求下面的溝通方式,大概還是不錯的方向。
 
我覺得要判別是不是借題發揮,有一個方式可以試試看。
伴侶:「我覺得小孩一哭就去惜惜他,這樣小孩會沒有抗壓力。」
我:「我也覺得抗壓力很重要。(先肯定對方意見中自己也同意的點,找出「我們」的基礎)」
伴侶:「所以不要一哭就去惜惜他啊。」
我:「我其實也有點猶豫這樣好不好,我也一直在考慮這一件事(坦承自己不確定的部分)。可是有一種說法是,小孩的情緒跟需求沒有被好好承接的話,會變成壓力,並且會損害大人跟小孩之間的信任關係,以後小孩有重大的困難可能就不會想要來尋求我們的幫助。我不想要那樣,你應該也不想要那樣吧?是嗎?(試著提出自己的核心關懷,確認對方的支持)」
 
在這個情況下,假如對方可以明確地表態自己反對「小孩有重大的困難時,想要小孩來找我們商量」,那就確實有可能是意見不合,反之那就溝通成功,可以繼續往下討論「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兼顧抗壓性跟親子關係」。
 
然而,假如你一直試圖放軟態度釐清話題,但對方也許逃避表態,也許把話題四處亂繞並且口氣很差,像是這樣:
 
伴侶:那你說說看怎麼辦啊?我們以前就是這樣長大的,我們也都好好的啊。(不明確表態)
我:我知道我們也是這樣長大的,但我在想,我們也許可以有其他方法。
伴侶:反正你們就是這樣,太理想化。(亂貼標籤結束話題)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覺得就很有可能是「來找碴的」。
一個對自己的情緒狀態有所覺察的人,多少都能察覺到自己曾經處於這種狀態之中,看什麼都不順眼,而且都能說出幾個臨時拼湊的理由。在小孩身上,這種情況也很常看見,尤其是小孩隱藏情緒跟掰理由的能力都比較弱,很容易就可以分辨得出來。

(圖片來:愛奇藝台灣站​ 「劇」在愛奇藝;《媽媽是超人 第3季》線上看)
圖說:小孩隱藏情緒跟掰理由的能力都比較弱,情緒狀態很容易就可以分辨得出來,那分辨另一半,為什麼不可以?
 
 
那麼,這種情況發生在伴侶身上其實也是理所當然的事,奇妙的反而是,為什麼我們之前都沒把這件事當作一回事呢?
 

──本文摘自《懶得教,這麼辦:培養獨立自主的全自動孩子,百善惜為先的教育筆記》,遠流2018年12月





© m.foodpara.com 2025   |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