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柯志遠/四重奏:豐盛!心靈收穫CP值特高

四個萍水四逢的陌生人,四位恰巧在四重奏組合裡都存在著不可或缺位置的提琴音樂家,他們分別有著性格發展和人生際遇的殘缺,他們出人意表地協議合組一個公開表演的樂團,並且住進其中一人位於輕井澤寬敞的大別墅裡…,故事情境(situation)的「意外性」讓人一開頭便眼前一亮,卻絲毫沒有為了情境而情境的「違和」與「矯情」。這個因緣際會的,脫離僵化世俗規範的「烏托邦」,儼然一個炎涼社會的縮影,吸引觀眾關切的懸念不是「後來發生了什麼事?」,而是這二男二女四人彼此之間的「化學效應」:他們是否成了互相的扶持或填補?又或者是否「鏡像」出對方身上心頭的執拗與頑強、華美與孤獨?這是一齣「文學性」、「娛樂性」與「共鳴性」同樣飽和璀璨的非凡佳作,揮撒自如的想像力與幽默感,舉重若輕的人生啟發,賞心悅目的畫風與演技,栩栩鮮活又獨特立體的角色設定,冷冽但不疏離的鏡頭美學,流暢但不炫技的「電影感」,細節處,是讓人時而莞爾時而泛起無數漣漪的精準對白,大架構,是毫無預警的一連串峰迴路轉;看情節,高潮迭起(完全不是狗血、虐心的那一種),看意涵,在在布滿讓觀者「情緒投射,情感著床」的厚實內裡,日劇《四重奏》是2017年開春第一個心靈滿足CP值特別高的時裝好戲,值得鄭重推薦。 不同於韓劇喜歡強調故事的「天馬行空,結構精奇」,不同於大陸戲習慣突顯製作格局的「遼闊雄偉,氣勢磅礡」,日本時裝劇最擅長的反倒是把一齣戲拍「小」。細膩通透地,刻畫一個人生的段落或切面,深邃幽微,發人深省。淋漓盡致地,構築一個人世的層次或角落,你可能並不熟悉,卻總能看他雕琢出引人入勝的神韻與風采(石原里美上一季的《校對女王》,描述的甚至只是出版社「校對部」如此冷門族群的生態故事)。但,也正因為這樣的創作趨勢,優質的日劇或許輕薄短小,卻往往可以深入人心,歷久而難忘。講一個跌宕起伏到讓人慾罷不能的故事,著重在「技術面」,只要「過癮」就好;講一個以「人生」為主題的故事,是「藝術面」的講究,卻必須往靈魂深處「走心」,說故事的人需要「態度」需要「視野」,需要自己「見山是山不是山又是山」的體會與穎悟,因此,這樣一齣戲的成敗之間(不知所云或感動震撼),因為創作者、演繹者的品味層次不同,相去可以極其懸殊,《四重奏》的型式細緻,無懈可擊,內涵訊息豐沛雋永,講人生的「不圓滿」,以「詼諧」取代「森冷」,講浪漫背後的現實真相,以敞亮、包容取代辛辣、批判,每個角色的「怪癖」被處理得產生「魅力」,每個人掩藏的秘密又似乎總有些「優美」的軌跡,放大來說,《四重奏》在說了一個「有點吊詭,十分有趣」的故事的同時,在筆觸的字裡行間,流露出的還是對於人生與人際的希望與明亮,樂觀地鋪陳出一種「一個人,很好;結伴同行,可能更好」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基調氛圍,不是刻意形塑、裝飾的歡快,卻沁人心脾,通體舒暢。 除了「把戲拍小」,日劇因為「一周播出一次」這樣的收視習慣,還存在著另外一個特色,就是節奏格外地快速。這樣的戲,考的是導演的「組織能力」,《四重奏》的敘事靈動、跳躍,幾乎沒有一大段一大段「大場面」的戲,一個畫面可能便必須交代出一個完整的訊息,卻完全不會讓人覺得紊亂,破碎,欠缺章法。這種戲劇風格還考編劇源源不絕的「細部設計」創作力,五秒鐘的一個幾人先後在同一個結冰的地面上滑跤的鏡頭、兩秒鐘的一個低頭看清海報上「還有九個月壽命的音樂家」的鏡頭、一句「前面有一隻盤腿而坐的貓」的謊話(以及引起聽話的人煞有其事的可愛的反應)、松隆子一反常態在男生面前故意敞開浴衣耍寶的兩個鏡頭…,這些安排,跟劇情發展都沒有直接的關係,卻莫不讓人會心一笑,印象深刻。四個人圍著一大盤炸雞討論「該不該灑檸檬汁?」的對話,長達幾分鐘,卻一點也不會讓人感到枯燥無聊,反而意外地更深入去感受到這些人物的氣息與特質。這樣細碎而快速的筆觸,不同於「驚悚懸疑劇」爭分奪秒堆砌「窒息感」的「功能性」,而是一種「詩」不同於「小說」的況味,在《四重奏》裡通篇比比皆是,熠熠生輝,神采誘人,好看極了。 ▲▼日劇《四重奏》細膩通透地,刻畫一個人生的段落或切面,深邃幽微,發人深省。(圖/劇照,2017.02.20)本文由《NowNews 今日新聞》授權轉載





© m.foodpara.com 2024   |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