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痛吃成藥 竟缺鐵性貧血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成藥亂吃,沒病也能吃出全身病!一名67歲婦人一年多來反覆出現貧血症狀,接受核子醫學腸胃道出血掃描,發現在末端小腸段疑似有出血點,醫師安排切片檢查,結果為良性病灶。原來病患因為關節疼痛,長期自行至藥房購買止痛藥服用,導致迴腸端多處潰瘍引起缺鐵性貧血,病患經過衛教和點滴輸液補充後出院,血紅素已慢慢恢復,並未再因貧血而住院。醫師提醒,若身體出現異常症狀,千萬不要自行購買成藥,尋求專業才是第一選擇。高達50%的病人在小腸會發生黏膜病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黃庭章表示,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藥,約會導致20%的病人會產生消化道潰瘍,嚴重者會合併出血或穿孔等併發症,非類固醇類消炎藥造成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機率較高,但也會造成其他小腸和大腸的潰瘍。根據日本一項研究,高達50%的病人在小腸會發生黏膜病變,大部份以多發性糜爛或環狀潰瘍來表現。對於非類固醇類消炎藥所引起的小腸潰瘍,治療方式就是停止服用止痛藥再加上補充營養,待小腸黏膜再生復原。小腸鏡可以一窺小腸全貌黃庭章醫師表示,小腸介於胃和大腸之間,長度平均約有6公尺,因為長度很長而且在人體腹腔內是游離狀態,所以會增加小腸疾病診斷的難度。以往只能透過電腦斷層、核磁共振、小腸攝影、核子醫學或血管攝影等輔助診斷,但是效果都不佳。自從膠囊內視鏡和小腸鏡的問世,讓腸胃科醫師可以一窺小腸的全貌。雙氣囊小腸鏡2001年問世,內視鏡長度達200公分,有一個特殊的外套管,分別可以在內視鏡和外套管上面裝置氣囊,透過兩個氣囊的充氣和抽氣交替,就可以慢慢推進和縮短來達成全小腸的檢查。臨床上可因病灶位置而選擇由口側或肛側進行檢查,針對診斷和治療小腸的疾病更便利。(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140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 m.foodpara.com 2024   |   Privacy Policy